中国网: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中意建交55周年,正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关键时刻。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进行专访。本期节目围绕中欧关系、中意关系的发展机遇和中欧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挥积极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展开。以下为访谈实录:
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采访。(摄影:白璐)
中国网:今年是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主题聚焦“共促世界和平与繁荣:共担、共享、共赢”,您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对于本届论坛有怎样的感受?
安博思:我认为,此次论坛为交流观点提供了重要契机,让我们可以探讨那些对于国际社会及所有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而言非常有意义的议题。因为,如今的世界和平是继多年后再一次面临重大挑战。欧洲正在面临这样的风险。并且在世界许多其他地方,如中东地区也存在冲突。因此,我认为本届论坛传递了非常强有力的信号——应对这些挑战的必要途径是基于外交手段、国际法、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的合作。
中国网: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意大利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您可以用3个关键词来总结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化吗?我们知道,欧洲内部对华的态度尚不统一,意大利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安博思: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欧中关系定义为一种战略性、必要性的关系。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更为突出。但与此同时,它也充满复杂性,因为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和复杂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些词可以很好地定义当前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至于欧洲对中国、中国人民的态度,我认为总体而言是积极正面的。
如果谈到我的国家,意大利与中国的关系历史悠久、和平且富有建设性。去年,我们共同纪念了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不仅是东西方首次大规模知识交流的典范,更象征着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与文化交流的精神。《马可·波罗游记》深刻影响了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开启了跨文化互动的先河。此后,也涌现出诸如利玛窦等杰出人物,为两国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对意大利人而言,这些历史遗产至今仍为两国文化对话与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网:尽管目前中欧关系依然错综复杂,但机遇仍大于挑战。您如何理解中欧关系在当下国际局势的重要性?
安博思: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欧中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范例。它为双方带来了巨大利益,而这建立在彼此的积极互动之上。多年来,这种合作确实行之有效。我认为,中国惊人的发展成就同样得益于积极的国际环境与合作。
如今,我们已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国际体系呈现出战略竞争的特征。当然,从战略视角来看,我们也看到了欧中关系的发展潜力,双方需要继续努力。目前欧中之间已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框架,综合考虑它所涵盖的多个维度。这不仅包括经济关系的再平衡(当然这一点很重要),同时也包括其他的关键领域。首先是多边合作——如环境、绿色转型、能源转型等领域,都是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方向。以及,我认为中国与欧盟仍是《巴黎协定》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进展的重要支持者,这也将成为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的核心议题。
中国网:今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5周年。去年,意大利总理和总统都对华进行了访问,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您认为未来两国应该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
安博思:我们倍感振奋的是,意中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仅一年后,双方合作已在多维度展现出丰硕成果——既包括政治与制度性互动,更涵盖经贸关系这一核心领域。中国不仅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除欧盟外的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
所以,意中关系至关重要,特别是文化合作尤为突出。我们在文化相关领域都开展了令人瞩目的合作——从大型展览、博物馆合作,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地保护合作,因为意大利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地最多的两个国家。此外还包括人文交流,例如大学间的合作以及师生、科研人员的交流,都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有一个重要机制——中意创新合作周,今年将在中国举办。这无疑是我们两国合作的又一关键领域。
中国网:非常感谢大使先生的精彩回答。
安博思:很感谢这次可以聚焦于这些至关重要的话题。此外,正如我常说的,中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友好关系,也能为欧中关系积极发展作出贡献。这一点非常重要。
(本期人员:主编:郑海滨;编导/采访:汪雅雯;摄像/后期:刘凯)